發布時間:2021-03-18 瀏覽:1383次
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在保障肉蛋奶供應、促進農民增收、活躍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養殖糞污等廢棄物排放量也大幅增加。據報道,2018年全國畜牧業總產值3.2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全國1億多養殖戶,生產了8547萬噸肉類,同時產生了高達38.2億噸畜禽糞污。部分畜禽糞污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
出席***的全國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榮昌是我國生豬養殖重點地區,日產糞污量4300噸。這么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排入長江,“一江碧水”就很難實現。既要吃肉,又要環保,***做法就是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為此,曹清堯在本次***上提出了《關于加大國家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提出以下解決建議:
一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在長江上游區縣實現全覆蓋。
二是加大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研發的投入。比如做好有機肥加工和農田施用消納設備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研究集成一批控源減排、清潔生產、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等先進技術,提高新技術的推廣效率。
三是加大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糞污專業化、社會化組織培育力度。在政策、資金、項目、裝備等方面給予支持,構建種養及糞污處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種植養殖業空間分布不均和時間差異矛盾。
四是加大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硬件投入。支持養殖場改建,重點建設儲液池、沼氣池、還田管網等設施,購買固液分離機、節水減排等設備。
五是對使用有機肥出臺補貼政策。如對使用有機肥的畜禽養殖場(戶)進行固定補貼,利于引導農戶、業主等自覺使用有機肥。
六是將長江上游打造為化工農業到生態農業過渡的示范點。國家層面要進行規劃布局,建立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打造有機、綠色、生態農業示范。
在2019年的全國“***”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院長沈志強提出了建議:盡快解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沈志強提出了以下幾條有針對性的建議:
***,擴大政策覆蓋范圍。擴大扶持范圍,將生豬、家禽、牛、羊存欄折合豬當量,參考各省占全國的比例分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縣數量,資金切塊下達,由各省依據實際抓好落實。
第二,增強政策靈活性。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下達中央投資計劃時,相較前期申請中央財政或預算內投資資金,發生縮減或擴大調整時,統籌考慮地方財政及企業自籌資金狀況,同比例縮減或擴大地方和企業投資額度。
第三,強化支撐服務。調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目錄,將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單列為生物制造或微生物制品制造業。工信等部門放寬糞源有機肥生產許可,重點突出糞污養分綜合利用,協助解決有機肥廠備案難、環評難問題,提升政策適應性。加大有機肥使用補貼力度,引導種植源頭擴大有機肥施用。
第四,明確第三方處理企業為農業用電價格適用范圍。發改、能源、電力部門強化溝通協作,進一步優化政策,明確第三方畜禽養殖廢棄物專業處理企業享受農業用電價格,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針對養殖戶怎么處理,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專業委員會王占武委員提出:
對于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王占武建議一是種養一體,園區循環;二是和周邊有地的農戶簽約,解決糞污的問題。
在環保壓力下,小規模養殖戶應該怎么辦?對此,王占武提出要創新管理方式,像這類需要一定時間去整改的,要有個過渡期,將來的養殖還是要適度規模,種養融合。